首頁 > 案例分享 > 民事類
民事類
本欄將針對實務常見之重要爭議,與您分享!!

返還機台請求事件中若給付不能關於損害賠償之計算應否考慮折舊

2025-04-05
最高法院114年度台上字第222號民事判決要旨
按民法第226條規定債務人給付不能之損害賠償責任,係以損害賠償請求權代替債務人原應給付之標的,其賠償額應以給付標的物於債權人請求時或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而會計學上之折舊,乃成本之分攤,係以合理而有系統之方式,將有形資產之成本分攤於耐用年限的會計處理方式,為資產成本轉為費用之分攤過程,此觀商業會計法第46條之立法理由即明。企業將其購置供營運使用之有形資產按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所列各種資產之耐用年數逐年提列折舊費用,再與收入配合據以計算當期損益,以免企業利用折舊之提列與否,而達操縱損益及逃漏稅捐之目的。如資產於耐用年限屆滿仍可繼續使用,因該資產仍可續為企業提供服務產生經濟效益,商業會計法第46條第4項及所得稅法第54條第3項均明定於此情狀,得就殘值繼續提列折舊,是原預估之殘值數額於耐用年限屆滿後尚非全無變動之可能,更難謂該殘值數額即為該資產所餘不變之價值。查被上訴人係於110年7月29日起訴請求上訴人如不能返還系爭機台,應依民法第226條第1項規定,賠償其所受損害即系爭機台之價值。原審未遑查明系爭機台起訴時之市價究為若干,遽以系爭機台於100年12月15日組裝完成,其耐用年數5年屆滿後無從再提列折舊為由,逕認系爭機台於105年12月之殘值即為該機台起訴時之價值,而據以計算上訴人之賠償數額,即有可議。次查被上訴人將其所有系爭機台交付上訴人保管於系爭廠房,保管期間至104年12月31日止,兩造約定由被上訴人赴系爭廠房拆卸運送系爭機台,為原審認定之事實。然兩造於返還期限屆滿後,先後於105年12月29日、106年9月4日會同清點庫存,確認系爭機台仍置放於系爭廠房,為兩造所不爭,並有庫存對照表(下稱系爭庫存表)可稽;參以系爭庫存表記載:「下表為我們(即被上訴人)在您(即上訴人,下同)的庫存中寄售零件的記錄,請參閱並檢查所有零件是否仍在您的倉庫中。若正確無誤,請於下方欄位簽名確認」等語,並經兩造於該表下方簽章確認。似見系爭機台於106年9月4日以前仍完整存放於上訴人之系爭廠房,由上訴人續為保管。果爾,何以被上訴人於104年12月31日寄託期限屆滿後,仍將系爭機台續留於系爭廠房由上訴人保管?甚且其後2年被上訴人均指派人員至系爭廠房會同上訴人人員清點系爭機台所有零件均完整存放於系爭廠房無誤,卻仍不將系爭機台拆卸搬離系爭廠房?此攸關被上訴人究是否於系爭機台返還期限屆至後,遲未為往取等協力行為,致上訴人無從為給付,而構成債權人受領遲延,自待釐清。原審未遑調查審認,遽以前揭理由,謂被上訴人不負債權人受領遲延責任,亦有可議。倘被上訴人確有受領遲延情形,而系爭機台發生不能返還之損害又係於債權人遲延中,則上訴人抗辯其僅就故意或重大過失負其責任,是否毫無足取,洵非無疑。且如被上訴人之受領遲延,致使上訴人於系爭機台給付不能前另受有增加保管系爭機台費用之損害,似此情形,能否謂上訴人不得依民法第240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負賠償責任,並以之與本件請求相抵銷,亦非無疑。再者,上訴人於事實審抗辯:被上訴人於104年12月31日保管期限屆滿後未將系爭機台取回,該機台於系爭期間占用系爭廠房極大空間,伊得依民法第240條、第595條規定,請求給付保管倉儲等必要費用,或依同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返還所受倉儲保管之利益276萬元,並以之主張抵銷等語。原審僅以上訴人對被上訴人並無民法第240條、第595條所定之保管必要費用賠償或償還債權,即逕認其抵銷抗辯不可採,卻就上訴人對被上訴人究竟有無不當得利返還債權及其得以主張抵銷之債權金額究為若干,胥未加以調查審認,自嫌疏略,此與被上訴人得否請求上訴人為給付及應給付金額多寡之認定,所關頗切,自屬重要之防禦方法。原審恝置未論,遽而為不利上訴人之判決,亦有判決不備理由之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