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類
本欄將針對實務常見之重要爭議,與您分享!!
對於分割遺產之強制執行如係對於第三人之債權應如何執行
2025-03-24
最高法院114年度台抗字第138號民事裁定要旨
一、按關於繼承財產或共有物分割之裁判,執行法院得將各繼承人或共有人分得部分點交之;其應以金錢補償者,並得對於補償義務人之財產執行。執行名義係變賣繼承財產或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繼承人或各共有人者,執行法院得予以拍賣,並分配其價金,其拍賣程序,準用關於動產或不動產之規定,強制執行法第131條定有明文。又同條第1項規定,係就繼承人依繼承財產分割之裁判所分得之遺產為他繼承人占有而拒絕交付,或他繼承人應以金錢補償而拒絕支付之情形,明定繼承人得以該裁判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請求他繼承人交付或支付金錢,無須另取得執行名義。惟分得之遺產如係被繼承人對於第三人之債權,則第三人係負清償義務之債務人,非上開條文所指占有遺產而應為點交,或應以金錢補償之義務人,自無上開條文之適用。次按債權人對於強制執行法第2章第2節至第4節及第115條至第116條之1所定其他財產權為強制執行,須有執行名義,始得為之。而於繼承財產分割之裁判未併命該債務人清償之情形,分得債權之繼承人不得逕以該裁判為執行名義,聲請對於該債務人之財產為強制執行。
二、本件再抗告人持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下稱臺南地院)111年度家繼訴字第37號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下稱系爭執行名義),向臺南地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聲請對相對人為強制執行(113年度司執字第54694號),主張系爭執行名義已確定兩造之被繼承人周0源遺產範圍及分割方式,惟相對人未為相關領取行為,致伊迄今未受遺產分配,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31條、類推適用同法第115條以下規定,請求:㈠由伊收取周0源所遺如系爭執行名義附表(下稱附表)一編號(下稱編號)1至6所示存款及孳息,由編號6所示存款(下稱編號6存款)先支付相對人陳0麗所代墊之喪葬費用新臺幣(下同)19萬5,665元,再清償陳0麗對周0源之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債權228萬5,976元,以資領取;㈡變賣、贖回編號7至63所示投資、保險及其孳息;㈢變價編號64及附表三所示保管箱內物品。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以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之強制執行聲請,再抗告人對之提出異議,經臺南地院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不服,對之提起抗告。原法院以:㈠編號6存款為周0源對於銀行之消費寄託債權,非相對人所占有,且系爭執行名義亦未命相對人應予補償,相對人顯非強制執行法第131條第1項所指占有遺產而應為點交,或應以金錢補償之義務人。而依系爭執行名義主文第一項記載,兩造公同共有周0源所遺如附表一、三所示遺產,應由兩造按如該執行名義附表四所示方式分割,即先由編號6存款支付陳0麗所代墊之喪葬費用19萬5,665元,再清償陳0麗對周0源之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債權228萬5,976元,其餘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分配取得或分別共有(下稱系爭分割方法)。則編號6存款銀行亦僅為應返還寄託物(含附隨約定利息)之債務人,而非遺產占有人或補償義務人,系爭執行名義並未判命該銀行應對再抗告人為清償,亦未判命相對人為給付,再抗告人無從以該執行名義逕對該銀行為強制執行,亦不得依強制執行法第115條規定,請求對該銀行核發執行命令。㈡系爭分割方法並非以變賣繼承財產之方式,於拍賣後將價金分配於各繼承人,則再抗告人聲請變賣、贖回編號7至63所示投資、保險及其孳息,變價編號64及附表三所示保管箱內物品,非系爭執行名義所載範圍,再抗告人亦不得據以聲請強制執行等詞,因而維持臺南地院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經核並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