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案例分享 > 刑事類
刑事類
本欄將針對實務常見之重要爭議,與您分享!!

被告之對質詰問權之客觀上不能行使與法律保障

2017-12-23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541號刑事判決要旨
    無證據能力之證據,固不得作為判斷之依據,其有證據能力者,亦須經合法調查程序,始得作為判斷之依據,此觀刑事訴訟法第155條第2項規定:「無證據能力、未經合法調查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斷之依據」自明。被告對證人之對質詰問權,係憲法所保障之基本訴訟權,在被告否認犯罪並聲請傳喚之情形下,除客觀上不能行使外,不容任意剝奪;故法院於審判中,除有如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3所列法定情形而無法傳喚或傳喚不到,或到庭後無正當理由拒絕陳述等情形外,均應依法定程序傳喚證人到場,命其具結陳述,使被告有與證人對質及詰問之機會,以確保被告之對質詰問權;否則,如僅於審判期日向被告提示該證人未經對質詰問之審判外陳述筆錄或告以要旨,無異剝奪被告之對質詰問權,且有害於實體真實之發現,其所踐行之調查程序,即難謂為適法,該審判外之陳述,即不能認係經合法調查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斷之依據。此與證據能力係指得成為證明犯罪事實存否之證據適格,在性質及證據法則之層次上並非相同。上訴人於原審否認本件販賣犯行,辯稱:伊係與陳○誌合資購買甲基安非他命云云,並以證人莊○賢於第一審經傳訊未到庭,上訴人未能行使詰問權,而第一審判決有援用莊○賢於檢察官偵訊時之證述作為不利於上訴人認定之依據,及由於陳○誌、上訴人二人就交付、收受3千5百元金額之時間,彼此供述不符,對莊○賢因合資購毒而交付金錢予陳○誌之時間點,亦有傳訊莊○賢之必要,以釐清陳○誌所述之真實性等理由,聲請傳訊莊○賢。原判決雖以莊○賢於檢察官偵訊時證稱:伊沒有看到陳○誌向何人買毒品等語,上訴人亦坦認莊○賢並未出面與上訴人有任何接洽,故莊○賢交付金錢予陳○誌之時間,與本件待證事實即上訴人是否涉犯販賣毒品罪無涉為由,認無調查之必要;惟亦載稱:莊○賢於檢察官偵訊時具結之證述,因上訴人及其辯護人對莊○賢之上開證言是否有顯不可信之情況,未具體指明,莊○賢於檢察官偵訊時之證述有證據能力等語,復於判決理由多處引用莊○賢於檢察官偵訊時之證述,作為其認陳○誌證述較上訴人辯解為可採之佐證,並資為不利於上訴人認定之依據。則原審未依上訴人之聲請傳訊莊○賢,剝奪上訴人詰問權之行使,即逕援用莊○賢於檢察官偵訊時之證言,作為判斷之依據,難謂符合證據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