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律法觀點

律法觀點

本欄律法觀點 提供分享

口授遺囑是否有效?於遺囑人罹有失智症能否主張其無效?

2025-04-04
臺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113年度家上字第30號民事判決要旨
㈠按民法第1194條所稱「由遺囑人口述遺囑意旨」乃「代筆遺囑」法定要式之一,必由遺囑人親自口述,以確保遺囑內容之真確。該「口述遺囑意旨」,遺囑人固無須將遺囑之全部逐字逐句口頭陳述,且因數字關係或內容複雜,以口述不能盡意,而於見證人面前口頭表示以某文書內容為其遺囑意旨者,亦得稱之(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 645 號民事裁判意旨參照)。上訴人雖主張系爭遺囑未經蘇0雄全部口述遺囑意旨,與民法第1194條所定要件不符,應為無效云云。惟查:系爭遺囑做成錄影光碟經本院勘驗結果:系爭遺囑之內容均經見證人鄭0蓁律師以開放式問題詢問,由蘇0雄針對問題口述回答遺囑意旨,並非僅以點頭、搖頭或「嗯」聲等或其他動作示意表達,而未以言語口述遺囑意旨,嗣並經蘇0雄親自簽名於其上,有本院勘驗筆錄在卷可憑,兩造就勘驗結果亦不爭執(見不爭執事項㈦),堪認系爭遺囑確係由蘇0雄口述遺囑意旨無訛,上訴人上開主張,自屬無據。
上訴人復主張蘇0雄為系爭遺囑時,已患有失智症,其意思能力有欠缺,系爭遺囑應為無效云云。經查:
⒈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又按無行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無效;雖非無行為能力人,而其意思表示,係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者亦同,民法第75條定有明文,其規範意旨在兼顧表意人權益及交易安全。是未受監護宣告之成年人,其非無行為能力人,其所為之意思表示,原則上為有效,僅於意思表示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時方屬無效。所謂無意識,係指全然欠缺意思能力而不能為有效之意思表示而言。是未受監護宣告之成年人,於行為時縱不具備正常之意思能力,然未達上開全然欠缺意思能力之程度,仍難謂其意思表示係在無意識中所為(最高法院 110年度台上字第2574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⒉查蘇秀雄雖有經奇美醫院、成大醫院分別檢測認其有輕至中度之認知功能缺失、短期記憶、語言功能及執行能力有偏差之問題(見不爭執事項㈢、㈣),然據上開醫院之函復意旨,並未能認蘇0雄已達全然欠缺意思能力之程度;且依上開本院勘驗系爭遺囑錄影光碟結果,蘇0雄對見證人鄭0蓁律師之詢問,均能正確針對問題回答,亦難認其欠缺意思能力。再蘇0雄復於系爭遺囑做成後之109年12月2日,與其繼承人就特定財產之分配簽訂系爭協議書,上訴人亦不爭執蘇0雄就系爭協議書有意思能力,則上訴人上開主張,自屬無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