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律法觀點

律法觀點

本欄律法觀點 提供分享

借名出資合夥事業請求退夥結算返還出資及繼承相關主張

2025-03-18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2196號民事判決要旨
㈠按出名人與借名人間關於借名契約之約定,為其內部關係,效力本不及於第三人,在外部關係上,出名人於形式上始為該契約關係之當事人。次按合夥,各合夥人之出資及其他合夥財產,均為全體合夥人之公同共有。倘因合夥人死亡而發生法定退夥之效力,應以退夥時合夥財產之狀況為準,進行結算,方能達返還出資或分配利益之目的,如合夥事務於退夥時尚未了結者,並應於了結後計算,始能請求分配其損益。此觀民法第687條、第689條規定自明。而民法第680條規定,合夥人之執行合夥事務,準用同法第537條至第546條關於委任之規定,係因合夥(團體)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之權利義務,彼等關係之性質與委任類似,乃明文準用關於委任之規定。是準用民法第541條第1項規定結果,合夥(團體)有請求執行合夥事務之合夥人交付因執行合夥事務所收取之金錢、物品及孳息之債權,惟各合夥人尚無從依據上開規定,單獨對執行事務之合夥人請求交付因執行合夥事務所收取之金錢、物品及孳息予自己
㈡查被上訴人係借用其母親陳0雲名義,與陳0德等共計10人合夥投資購買系爭土地之事實,既為原審所認定。倘若非虛,陳0雲始為系爭合夥關係之當事人,被上訴人與陳0雲間之借名契約僅為其等內部關係,被上訴人與陳0德等人間並無合夥關係存在。又兩造不爭執陳0雲於00年0月00死亡,其未拋棄繼承之繼承人有黃0洲2人與被上訴人,其等先於91年8月28日立有遺產分割協議書,未列系爭合夥關係之投資款為遺產分割對象,黃0洲2人雖分別於112年10月19日、21日出具確認書,承認系爭合夥關係之實際出資與權利人為被上訴人,惟被上訴人嗣又於113年4月3日寄發存證信函與黃0洲2人,表明該借名關係由其等繼承,因而終止系爭合夥投資之借名關係。果爾,究竟被上訴人與陳0雲間之借名契約於何時終止?陳0雲於系爭合夥關係之地位,其繼承人有無協議分割遺產而由被上訴人單獨繼承之意?倘無,被上訴人如何得以系爭合夥關係當事人地位單獨提起本件訴訟?即滋疑義。原審未予釐清,逕以被上訴人為系爭合夥關係之實際權利人,即謂其得對陳0德之繼承人即上訴人為請求,已嫌速斷。又原審認定陳0德10人共同出資,合夥目的在購買土地出售獲利,陳0德於101年間將系爭土地價款僅按出資股本發回,並未進行利潤分配,各投資人之投資股份仍在,證人陳0昱、林0如亦證稱陳0德說土地價款除發還各合夥人出資額外,餘款要用以清償貸款,拿回股本後未有其他分潤,迄今土地仍為山坡地原貌,陳0德10人仍為股東;分配款領取後,合資關係還存在,當初購買之土地另有一部分登記於陳0潤名下尚未出售。果爾,因陳0雲死亡發生退夥效力,系爭合夥事務是否已經了結?有無結算確認尚有剩餘財產或獲有利益,及其金額若干?均有未明。原審未詳查細究,遽以前開理由,認被上訴人得依民法第680條準用第541條第1項規定為請求,為不利上訴人之判決,亦於法未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