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律法觀點

律法觀點

本欄律法觀點 提供分享

法院就夫妻剩餘財產分可調整分配比例得審酌個案而調整分配比例

2025-03-04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重家上更一字第6號民事判決要旨
按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應平均分配。平均分配顯失公平者,法院得調整或免除其分配額,110年1月20日修正前民法第1030條之1定有明文(本件法定財產制消滅之事實發生在108年5月16日,依民法親屬編施行法第1條規定,本件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應適用修正前舊法)。此項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乃立法者就夫或妻對家務、教養子女、婚姻共同生活貢獻之法律上評價,所彰顯者係夫妻對於婚姻共同生活之貢獻,除考量夫妻對婚姻關係中經濟上之給予外,尚包含情感上之付出,且可因夫妻關係之協力程度予以調整或免除。是夫妻剩餘財產分配固應以平均分配為原則,惟如夫妻之一方對於婚姻及家庭之圓滿,情感之維持與家庭經濟穩定之協力明顯減損,平均分配剩餘財產差額顯失公平時,法院自得予以調整其分配數額(本件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第2115號判決發回意旨參照)。查被上訴人於兩造婚姻關係存續期間與○○共同侵害上訴人配偶權長達5年,期間多次與○○出國旅遊等不正當男女交往行為,侵害上訴人配偶權情節重大,致長期遭蒙蔽之上訴人精神上受到痛苦等事實,有原法院00年度重訴字第00號、本院00年度上字第00號判決可按;且被上訴人於106年5月11日即搬離兩造共同住處,此為兩造所不爭執;被上訴人更於分居後擅自處分上訴人股票近000萬元,遭法院以侵占罪判處罪刑確定等情,亦有原法院00年度易字第000號刑事判決可稽,足認被上訴人對於婚姻及家庭圓滿、情感維持及家庭經濟穩定之協力確有不足,而應有調整兩造剩餘財產差額比例之必要,是本院審酌上情、兩造各自對家庭付出之整體協力狀況、共同生活及分居時間之久暫、婚後財產取得時間、雙方之經濟能力等因素,認兩造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內所發生剩餘財產之差額,自應由被上訴人、上訴人各按1:4之比例加以分配,較為公允。上訴人雖主張其於分居前縱使有外遇行為仍對家庭盡心盡力,分居後多數時間亦由其一人照顧李盈儀2人,其並無減少付出或協力,反而付出更多,且上訴人之財產於其搬離共同住所至基準日之期間僅增加00多萬元,縱認其搬離住所對於上訴人之財產增益無貢獻,亦僅影響00多萬元云云;惟被上訴人如無上開侵害配偶權之行為,兩造即無因此分居致後續無法共同照養兩造子女之困境,且上訴人亦無庸耗費時間、心力與被上訴人進行諸多民、刑事訴訟以捍衛其權利,並得減少支出訴訟、律師等費用,更得利用股票取得孳息或其他獲利,是被上訴人上開主張,顯不足採。